我叫韓友連,是渦陽縣花溝鎮(zhèn)韓王村村民,1月28日,我從江蘇省吳江市打工回來,看到103路公交車直通村口,房前屋后有了小花園、小菜園,差點沒敢相信是自己的村莊。想起去年年初出門時,到火車站用半天時間轉了幾趟車才到,把我累的要命。
我是村里的貧困戶,為了幫助我脫貧,村扶貧工作隊去年介紹我外出做建筑工人,一年多的時間里,我從小工做起,逐步學會了拌泥、砌墻等技術,不但增加了收入,也開闊了視野??吹絽墙膶掗燅R路、明亮路燈,再回想起村里一下雨就沒法出門的泥巴路,我連聲感嘆。沒想到這次回來,村里的泥巴路沒有了,4米寬的水泥路直接到鎮(zhèn)里,家家戶戶門口還修建了路燈。
“這路燈照亮的不僅是路,還有我們老百姓的心??!”我激動地說。我們村的村干部韓彪介紹,去年韓王村修了村周邊的循環(huán)路和村中路,共有6公里。路通了,正趕上縣里搞“公交城鄉(xiāng)一體化”,公交車直接開到了村頭。“花1塊錢,就能到縣城逛逛,通車當天大家像趕集似的,都爭著要坐坐。”我們村的75歲的韓世杰老大爺說,以往到城里來回車票將近20元,好多人都不舍得,特別是老年人,“20塊錢夠一個月的油鹽錢了,能不出門就不出門?,F(xiàn)在不但車票便宜,而且路好車也好,大家都樂意出門了。”
臨近春節(jié)這幾天,公交車天天都滿滿的,買年貨的、逛縣城的,十分熱鬧。“看著只是修通了村里的路,就方便了群眾出行,但只要老百姓能走出去,見了世面,思想上有了觸動,就有利于脫貧,有利于村里的經(jīng)濟發(fā)展。”扶貧干部高曉東說。(渦陽縣花溝鎮(zhèn)韓友連口述、施立廷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