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上金色的麥子一望無際,果蔬園桃紅瓜香,養(yǎng)殖場雞鳴豬歡,扶貧驛站機聲如歌;村里平坦的道路四通八達,貧困戶新居干凈整潔,房前屋后樹綠花開……初夏時節(jié),記者走進安徽省濉溪縣四鋪鎮(zhèn)周陳村,尋訪繪就這幅美麗鄉(xiāng)村畫卷的領頭人之一——淮北市中級人民法院扶貧干部李忠。
全省通報批評之后
誰不喜歡機關里朝九晚五的安逸生活?李忠坦然承認自己戀家、愛安穩(wěn)。借調到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回法庭工作近一年,李忠從鄭州回到淮北,還沒把辦公室的板凳坐熱,院黨組就決定派他到周陳村擔任扶貧工作隊副隊長,時間3年。
2018年4月4日,院領導送他去赴任。周陳村離淮北市區(qū)只有35公里,有快速通道相連,開車不到一個小時。周陳村有8個自然莊,4230人,是濉溪縣22個貧困村之一,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99戶301人,2016年底已摘掉貧困村的帽子,僅剩貧困戶11戶18人,2018年底就能全部脫貧。在頗具規(guī)模的黨群服務中心,鎮(zhèn)、村干部告訴李忠,村黨總支書劉曉峰是遠近聞名的致富帶頭人,完成脫貧任務小菜一碟。“你們的工作已是站在高高的山峰上,而我剛剛來到山腳,希望自己早日跟上你們的步伐,攜手共進。”李忠心里一片忐忑。
村干部認為李忠沒有基層工作經驗,對農村農民不了解,就安排他上鎮(zhèn)里、縣里、市里開各種各樣的會議,回來傳達一下會議精神。
表面上云淡風輕,往往有暗流涌動。
4月24日,濉溪縣召開脫貧攻堅問題整改暨打好翻身仗誓師大會,周陳村存在扶貧檔案混亂、貧困戶信息不一致等問題,受到安徽省、淮北市扶貧辦的通報批評,縣委書記趙德志在會上也點名批評了周陳村。
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是我們立下的軍令狀。脫貧攻堅,不允許做表面文章,更不準弄虛作假。誓師大會后,周陳村村民委員會主任被免職,扶貧工作隊隊長從3月份起請病假再沒來村里,副隊長工作到期已返回單位。李忠向村“兩委”提出,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信息,是精準扶貧工作的基礎,周陳村必須先整改貧困戶檔案混亂問題。
大學讀檔案專業(yè)的李忠自告奮勇領了這項工作,心想自己曾參與把淮北中院的檔案工作升為省特級,整理幾十個貧困戶檔案還不稀松簡單,夸口兩天內保證完成。他想展示下自己的工作能力,給村干部做個示范,今后工作要講效率。他找來4位大學生幫忙將貧困戶信息錄入電腦,建立貧困戶電子檔案。沒想到第一天上午,每名大學生僅錄好2戶,按此速度,兩天時間,怎么可能完成。李忠自己也動手錄入,才發(fā)現每一戶人口、土地、住房、致貧原因、幫扶措施、幫扶成效等都不同。他與大學生兩天兩夜吃住在村部,僅錄完75戶。李忠首次在村干部面前失言,覺得自己幼稚可笑。
“村干部連續(xù)加班兩個多星期,每天都工作至凌晨,扶貧專干周凱旋累哭了,擦干眼淚接著干。”李忠說,電子版扶貧手冊信息經過層層核對,才能謄抄到紙質版扶貧手冊,確保每項內容準確無誤。后經省、市、縣檢查組多次檢查,周陳村的貧困戶檔案工作均得滿分。
在整改貧困戶檔案的過程中,李忠有空就去走訪,全面了解貧困戶情況,熟悉了村情村貌。他發(fā)現村里有個怪現象,有的貧困戶各方面都達到脫貧摘帽的標準,就是不愿意退出;有的村民看到貧困戶享有較多福利,紛紛申請爭當貧困戶。他了解到,村里有家庭瞞報收入上百萬元,卻將老人作為獨立戶申報成貧困戶,完全不符合政策。在村“兩委”會議上,李忠提出,脫貧政策不是平均分糖果,堅決反對新增貧困戶。隱瞞高收入的家庭絕對不能列入貧困戶。有村干部勸李忠,說你剛來,沒必要較真,否則會遭那幾戶報復。但李忠態(tài)度堅決,村“兩委”采納了他的意見。貧困戶名單公布后,受到村民擁護,都說村里終于來了敢于較真、擔當的扶貧干部。
李忠從住房、收入、家庭人口、幫扶措施、幫扶人等方面細致了解,貧困戶王廣影符合脫貧條件,但他不愿意脫貧,見到村干部、幫扶聯系人就躲。李忠上門走訪時,王廣影正在收玉米,任他熱情招呼,王廣影根本就不搭理他。李忠二話不說扛起百來斤一袋的玉米,幫王廣影送進家,碼放齊整。陽光火辣,玉米沉重,從沒干過農活的李忠第一次體味到筋疲力盡的滋味??蠢钪覍嵳\,王廣影說出了自己的顧慮,怕脫貧后不能繼續(xù)享受好政策。李忠耐心地講解脫貧不脫政策這一扶貧的基本原則。王廣影心里敞亮了,隔天主動到村委會遞交了脫貧申請書。
5月初,淮北市紀委干部彭起翔到周陳村擔任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加上來自淮北市直機關工委的扶貧專干張雷,工作隊人員到齊了。“我們看到了一個全新的扶貧工作隊,天天為村里的事、村民的事操心。”村民周大記說,特別是2018年8月18日,周陳村受臺風“溫比亞”襲擊,遭遇特大洪澇災害。李忠立即與干部們趕赴村民家中,幫助轉移糧食、家禽,把老人、兒童背到臨時安全安置點。集合全村的抽水機排澇,把災害損失控制到最小。“扶貧工作隊帶頭抗洪搶險,受到村民們交口稱贊,也為村干部樹立了榜樣。”劉曉峰說。
比以前活得更好
“要不是工作隊一次次幫扶我家,我真沒有活下去的勇氣,好幾次都想一死百了。”在周陳村扶貧驛站里,張志勤忙好手中的縫紉活,起身對記者說。
張志勤31歲那年,丈夫病故,一個人把兒子拉扯大。2017年,前幾年已生了一個兒子的兒媳小偉又生下一個女兒,正好兒女雙全,張志勤覺得這是老天給命運多舛的她一份補償。誰也想不到,年僅28歲的小偉產后胸椎骨病變,突然幾近癱瘓,把這個才過了幾年歡樂日子的家庭徹底打垮。
扶貧工作隊路過張莊時,看到小偉坐在輪椅上,看著家門口連接村道的那段坑坑洼洼的道路發(fā)愣。有時看到小偉咬緊牙關用雙手轉動輪椅前行。彭起翔、李忠、張雷心里很不是滋味,下決心用最快速度修好這段路。但這段路不屬于村道,無法使用專項資金。扶貧工作隊和正在村里修路的工程隊多次協調,工程隊經理同意從工程有限的利潤中,拿出2萬余元,把這段路修平整??粗ケе∨畠鹤谳喴紊?,兒子在后面推著,輕松出行,李忠心里格外高興。
“我們就是要把涉及老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做好,點點滴滴的小事能匯成涓涓細流,讓老百姓感受到黨的溫暖。”彭起翔說。
李忠他們前往小偉住院治療過的醫(yī)院,向醫(yī)生討教康復方案。李忠還不斷鼓勵小偉堅持不懈治療,幫助這位年輕媽媽燃起重新站起來的希望,重樹生活的信心。
2017年,村里就把張志勤一家列入貧困戶,進行精準幫扶。為她家辦理了低保;為小偉申請了大病醫(yī)療保險,去年以來報銷醫(yī)療費2萬多元,自己只需支付200多元;為張志勤安排每月有800元固定工資的公益崗。兒子去了杭州打工,張志勤除了照顧兒媳和孫子女外,堅持種好8畝地,還到扶貧驛站做計件工。
“扶貧工作隊這樣關心我,我要活下去,要活得更好。”張志勤說。
“確實太好,沒得說了。”惠培軍拉著記者,“你看我這房子是新改造的,院子的地面平平坦坦,都是李院長幫著一起做的。”
李忠去年4月到周陳村后,上貧困戶惠培軍家走訪,看到他家住的土房墻體開裂,搖搖欲倒;院子泥地坑坑洼洼,家里沒自來水也沒廁所。69歲的惠培軍一身慢性病,和老母親、一個不會說話的殘障女兒相依為命,根本沒能力改變自己的生活。李忠向村“兩委”提議,先幫惠培軍改建危房。
改建工程啟動后,李忠三天兩頭去監(jiān)工。房子改好了,偌大的院子更加七高八低,影響老人生活。危房改造的經費已經花完,惠培軍沒錢修地坪,李忠想方設法托關系,到附近的“治超檢查站”協調了幾車砂石,自己押車送到惠培軍家,把幾十年的坑洼填平,院子平整如鏡。
惠培軍家不僅接上了自來水,蓋了廁所,還把土地流轉給果蔬園,每年有固定分紅;村里給惠培軍安排了打掃衛(wèi)生的公益崗。
“我家還有5畝多地,都是劉書記用自家的機械幫我免費犁地、收割。”惠培軍說,“扶貧干部、村干部都好得很。”
村里更和諧了
“我當了18年村支書,周陳村從沒現在這樣和諧。”73歲的老支書李維江對記者說,“以前村民之間稍微言語不合就互相對罵,甚至打架斗毆,扶貧工作隊來了后,村里風氣變好了,尤其是李忠?guī)ь^化解了許多糾紛,大家心服口服。”
年近九旬的陳龍章老人多年前在變電所大門兩邊開荒近一畝地。變電所出于安全考慮,不允許老人在門前種莊稼,強行收回這片公用地。老人很不理解,經常去變電所要補償,要不到就鬧一通,固執(zhí)地到村里、鎮(zhèn)政府上訪,糾紛兩年多沒法化解。聽說村里來了法院的扶貧干部,變電所找到李忠,希望他能幫助平息這場沒完沒了的糾紛。
李忠上門找到陳老,老人一個勁地訴說變電所的不是,村干部的偏袒,幾乎不給李忠說話的機會。李忠和老人講集體土地的政策,老人開始根本聽不進去。經多次上門講解,老人聽懂了土地政策,但不肯接受土地被變電所無償收回。李忠又上門和老人拉家常,談人生苦短,何必斤斤計較,終于打開老人的心結。變電所在門前種上了花草樹木。
贍養(yǎng)糾紛是農村常見的糾紛。李忠到周陳村不久,就遇見一位老母親到村委會來哭訴,要求嚴肅處理她的不孝兒子。10多年前,曹某母親把自家的承包地交給其他人耕種,這使曹某很沒面子,在村里抬不起頭來。曹某從此不肯贍養(yǎng)母親,而且要斷絕母子關系。如今母親身體不好,希望兒子能盡贍養(yǎng)義務。李忠出馬調解,一次次和曹某講道理,也毫不客氣地批評了曹某母親做得不周全的地方。最終這對母子言和。
針對村里部分有贍養(yǎng)能力的子女讓老人居住在破舊危房等問題,扶貧工作隊、村“兩委”成員和黨員群眾代表商討解決辦法,以周陳村名義擬出《贍養(yǎng)協議》,從子女所盡的贍養(yǎng)費用、老人選擇居住方式、老人生病住院費用及子女護理、去世后遺產分配、遭受虐待或遺棄、協議備檔等方面作了細致的要求。監(jiān)督70歲以上空巢老人的子女與老人簽訂贍養(yǎng)協議,保障每月每位老人不少于300元贍養(yǎng)費,村干部常年進行監(jiān)督,贍養(yǎng)費由村包組干部負責抓好落實,在每月3號之前打入老人糧補卡中,并定期通過村廣播進行通報。
簽訂《贍養(yǎng)協議》做法實施后,周陳村出現了老人紛紛說好,子女不再互推,親鄰效仿孝敬的良好風尚,解決了老人生活及后顧之憂,化解了贍養(yǎng)老人難題。
李忠多次邀請淮北中院法官來周陳村開展普法講座,詳細講解如何避免婚姻家庭、鄰里、土地承包等糾紛,引導村民遵紀守法,依法辦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我是一名法院工作人員,扶貧過程中自然要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第一時間化解矛盾糾紛,讓村民之間更加和睦,周陳村變得更加和諧。”李忠說。
貧困村成為信用村
“我不同意把這筆扶貧資金投在中藥材基地建設上,缺少可行性研究,全聽老板天花亂墜地講,太不可靠。”在村“兩委”會議上,李忠公開和村干部們唱起反調。
周陳村地處淮北平原,村民以種植小麥、大豆、玉米為主要收入來源。被列為貧困村后,扶貧工作隊、村“兩委”干部都想發(fā)展產業(yè)。發(fā)展產業(yè)是促進貧困群眾持續(xù)增收致富、擺脫貧困最有效的途徑。然而,產業(yè)扶貧基礎不扎實,片面追求短期速效,往往勞而無功,勞民傷財。
周陳村“兩委”開會研究擬把一筆扶貧資金投給一位在村里種植中藥材的老板,并征求扶貧工作隊意見。工作隊有兩人同意村“兩委”意見,唯獨李忠不同意,不同意的理由是村里拿不出中藥材基地建設項目的可行性報告,但依據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村“兩委”的投資方案獲得通過。過了幾天,李忠拿出一份周邊中藥材種植的情況,這些情況表明在周陳村種植中藥材的老板正在撤資。果然,幾天后那位老板正式向村里提出撤資的要求。“李忠強烈的責任心,避免了扶貧資金的流失。”彭起翔說。
周陳村產業(yè)扶貧一直做得不錯。前幾年,劉曉峰創(chuàng)辦的路達公司與周陳村結成“民企幫村”扶貧對子,流轉周陳村885畝土地發(fā)展現代農業(yè),優(yōu)先雇傭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就業(yè)。為解決村民就業(yè)問題,劉曉峰帶領村“兩委”一班人協助建筑能人建起6支建筑專業(yè)隊,解決了320余人的就業(yè)問題。他還充分利用坐落在村里兩座鐵礦的自然優(yōu)勢,鼓勵和幫助中青年村民發(fā)展運輸業(yè),并無償為村民提供購車入戶、證件辦理、聯系貨源等全方位的服務。
周陳村建有一個占地130畝的果蔬示范園,包括桃園、葡萄園和西瓜園,園內水、電、路、通訊、排污等配套設施齊全。讓部分沒有創(chuàng)業(yè)能力的貧困戶,以“貧困戶+公司+銀行”的模式帶資入股果蔬示范園,年底進行收益分紅。果蔬園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脫貧的主要產業(yè)。得知果蔬園前幾年一波三折,李忠特地邀請淮北師范大學教授來指導果蔬的種植和管理。
“果蔬園以前種草莓、西瓜,都失敗了;新來的扶貧工作隊,放手讓我們經營,不對我們種植什么農作物指手畫腳,還幫助我們銷售,我們歡迎李忠這樣的扶貧干部。”承包經營果蔬園的豐林農業(yè)公司管理人員王偉說。
經過幾年發(fā)展,周陳村已有養(yǎng)豬、牛、雞等10余家養(yǎng)殖大戶。規(guī)?;酿B(yǎng)殖,急需技術、知識的輸入。在淮北中院領導的支持下,李忠積極協調安徽正大源飼料集團公司與周陳村對接。該公司派出技術骨干到周陳村開講座,向養(yǎng)殖農戶傳授技術。李忠還協調農業(yè)專家,來村里講述小麥種植的新技術、病蟲害防治的方法,深受村民的歡迎。
今年,扶貧驛站順利建成,引進了一家服裝加工企業(yè),貧困戶可以去做縫紉工,按件計酬。從產業(yè)扶貧轉向產業(yè)帶貧,不僅惠及到貧困戶,也惠及到眾多農戶,達到了帶領村民生活富裕的目標。
信用缺失、農民貸款難一直是困擾農村經濟發(fā)展的難題。扶貧工作隊和村“兩委”干部帶領全村村民創(chuàng)建信用村、信用戶,培樹村民“信用就是財富”的意識。2018年9月27日,人民銀行淮北市中心支行授予周陳村“信用村”稱號,共向128戶信用戶授信,授信金額3000萬元。周陳村成為濉溪縣首個信用村,金融機構將盡量滿足村民資金需求,破解農戶貸款難問題,為建設美麗周陳村提供新引擎。
“從貧困村出列到成為信用村,扶貧工作隊立下了汗馬功勞。”劉曉峰說。
美麗鄉(xiāng)村前景可期
2018年底,周陳村所有貧困戶脫貧,提前兩年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摘掉貧困帽的周陳村成了淮北市美麗鄉(xiāng)村建設試點村。扶貧工作隊在穩(wěn)定脫貧質量、防止返貧的基礎上,積極投身鄉(xiāng)村振興工作,建設百姓富、產業(yè)優(yōu)、生態(tài)好的周陳村。
由于長期養(yǎng)成的不良生活習慣,村里廢棄塑料、枯枝爛葉、建筑垃圾等隨處可見,村民隨意亂丟亂倒生活垃圾,占用公共道路喂養(yǎng)牲畜、污水橫流等現象司空見慣。治理好村莊環(huán)境衛(wèi)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生產生活環(huán)境成為周陳村“兩委”和扶貧工作隊的心頭大事。
周陳村從實施“道路平坦工程”,村內所有道路全部統一硬化,全面清理違章建筑著手,進行環(huán)境整治。原來村民門前的亂草堆,如今變成了整齊的花壇,原來亂涂亂畫的墻壁全部粉刷一新。
“過去咱家門前坑坑洼洼,一到雨天就積水,村里不僅給墊平了,修上了水泥路,門前花壇統一栽上花樹,安上竹柵欄,村子變得更漂亮了。”村民任啟梅說。
“村容村貌大變樣,村民衛(wèi)生習慣大變樣,這是李忠?guī)孜环鲐毟刹恳源鍨榧?,帶來的新變化?rdquo;李維江說。
村民周大記告訴記者,變化最大的還有周陳村小學里的貧困家庭的孩子和留守兒童,是李忠?guī)秃⒆觽兇蜷_了一扇全新的窗。
李忠深知隔斷代際貧困傳遞,是挖掉“窮根”的治本舉措;培養(yǎng)好下一代,美麗鄉(xiāng)村建設才能繼往開來。他到周陳村后,就主動要求擔任周陳村小學法制副校長,不定期為孩子們講述奮斗者的故事;帶領孩子們參觀氣象局,開闊視野;引導孩子們走進法庭,感受法院的莊嚴;邀請歌舞老師培訓孩子排練文藝節(jié)目,在淮北市大舞臺上演后,獲得好評不斷,增強了孩子們的自信心。他還協調法院等單位向學校捐助書包、校服、鞋子等學生用品,讓孩子們時常感受到社會的溫暖。
“我兒子去世,兒媳改嫁以后,把孩子留給我們撫養(yǎng)。我們老了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孩子在家也不說話,整天悶悶不樂,很擔心孩子會憋出病。”村民馬朝奉說,“有一天,孩子回家突然話多了起來,是李忠改變了他。”
脫貧攻堅和鄉(xiāng)村振興是中國當前實行的兩大全國性重大戰(zhàn)略行動,前者立足于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者著眼于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李忠和許許多多扶貧干部一起,為實現這兩個百年奮斗目標,日夜兼程,追夢不息。
【手記】
點點滴滴匯聚成河
5月底,記者在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扶貧點渦陽縣陳大鎮(zhèn)史韓村采訪結束后,在平原上行車一個多小時,來到濉溪縣四鋪鎮(zhèn)周陳村。兩個村無論從地理位置、貧困發(fā)生率,到村集體經濟狀況、脫貧攻堅的難易程度,都不在一個水平線上。但有一點不約而同,記者走訪的貧困戶、村干部,都發(fā)自內心地表達了對扶貧干部的敬重和感激。
周陳村扶貧工作隊比較特殊,3位成員分別來自淮北市紀委、市直機關工委和法院。頗讓記者吃驚的是,在物質條件算不錯的周陳村,3名扶貧干部居住在早已棄用的破落村部里。房屋年久失修,四處漏風漏雨,加上屋內長期存放汽油,味道濃烈,嚴重影響健康。“院子里雜草叢生,蟲鳴此起彼伏,滴答的雨聲不是詩歌,是我們潮濕的被褥。”李忠寫道。淮北市委常委、紀委書記宰學明得知情況,專門在隊長彭起翔的床上睡了一宿后,慨嘆3位年輕干部堅守的不易。這之后,他們的住宿條件得到了改善。
據報道,當前,全國縣級以上機關、國有企事業(yè)單位共選派駐村工作隊24.2萬個、駐村干部90.6萬人,鄉(xiāng)鎮(zhèn)扶貧干部197.4萬人。扶貧干部們用自己的辛苦換來貧困群眾的幸福,有的甚至獻出寶貴生命。
李忠的故事和絕大多數扶貧干部一樣,平凡、質樸,但正是他們點點滴滴的付出,匯聚成強大的力量,正在奪取脫貧攻堅戰(zhàn)全面勝利。歷史將會銘記這場偉大的戰(zhàn)役。
|